手机突然一震,朋友圈瞬间被奶茶攻陷了。
"秋天的第一杯奶茶,安排上了!"配图上那杯冒着水珠的奶茶旁边,还摆着个比奶茶还甜的笑脸。这阵仗,比NBA总决赛直播还要热闹,愣是把不少人的手机屏幕给刷成了奶茶色。
就在立秋那天,全国各地的奶茶店老板们怕是做梦都要笑醒。订单量直接暴涨三倍,这架势,比库里连续投进十个三分球还要凶猛。不少奶茶店的店员忙得脚不沾地,估计连喝口水的功夫都没有。有人调侃说,这哪是卖奶茶,分明就是在印钞票。可问题是,大家真的就馋这口甜水吗?恐怕未必。
这事儿说来挺有意思。小李上午还在公司抱怨没人疼没人爱,下午就收到了闺蜜送来的奶茶。她捧着那杯奶茶愣了好一会儿,最后在朋友圈发了条动态:"被人惦记的感觉真好"。配图里的她笑得比奶茶里的珍珠还要甜。她说当时心跳得特别快,生怕没人给自己点赞,更怕那个人的头像一直不出现。
不少年轻人都有类似的经历。奶茶在这里扮演的角色特别微妙,就像篮球场上的一个精妙传球,能不能接住全看两个人的默契。送奶茶的人不需要说太多肉麻的话,收奶茶的人也能心领神会。这种心照不宣的默契,在现在这个大家都忙得脚打后脑勺的时代,显得特别珍贵。
商家们也是人精,看准了这个机会就开始玩花样。除了常规的奶茶,今年还冒出来什么"奶茶花束",把奶茶和鲜花捆在一起卖。这一招可真是绝了,既能让收到的人喝到甜甜的奶茶,又能让送礼的人有面子。这操作,跟那些运动品牌玩限时限量发售简直如出一辙,都是让消费者欲罢不能的套路。
要论营销手段,就得说说体育圈的那些事。NBA球星代言的球鞋经常搞限量发售,球迷们为了买到心仪的款式,通宵排队都是家常便饭。奶茶这波操作,活脱脱就是在复制这个模式。把一杯普通的饮品变成了社交货币,这可比单纯卖糖水高明多了。
这种奶茶社交的现象背后,其实藏着现代人的孤独感。大家都在为生活奔波,平时连打个电话的时间都没有。突然有人送来一杯奶茶,就像篮球场上队友的一个击掌,不用说什么就能传递温暖。有趣的是,不少平时寡言少语的人,反而会因为这些小举动变得特别感性。
办公室里的老王是个典型的例子。这个铁骨铮铮的北方汉子,嘴上说着"整这些虚的干啥",结果转头就偷偷给媳妇儿点了杯加双倍珍珠的奶茶。被发现后支支吾吾半天,最后憋出一句:"这不是怕她工作太累嘛。"同事们起哄说他肉麻,他倒是理直气壮:"你们懂啥,这叫战术需要。"
不过话说回来,这种奶茶社交也不是完全没有问题。有人开始攀比谁收到的奶茶更贵,谁的朋友圈点赞更多,这就有点变味了。就像运动员过量饮用功能饮料会影响健康一样,过度追求这种形式化的社交,反而可能适得其反。
值得玩味的是,这种奶茶文化的兴起,恰恰反映了当代年轻人的社交困境。大家似乎越来越不知道该怎样表达关心,只能借助这些现成的社交符号。说来也挺有意思,现在的年轻人表白用奶茶,道歉用奶茶,连加班安慰同事都用奶茶,仿佛这杯甜水能解决一切问题。
这种文化现象不禁让人想起日本的"御中元"和"御岁暮"习俗,都是通过赠送礼物来表达心意。区别在于他们送的是精致点心,我们送的是奶茶。这么看来,奶茶倒真成了当代年轻人的社交润滑剂,而且价格实惠,操作简单,性价比相当高。
要是把这事儿放在体育圈做个类比,那奶茶大概就是赛场上的能量补给。不过有趣的是,体育圈的能量补给讲究的是实用性,而奶茶社交更多是在追求一种仪式感。那杯奶茶到底好不好喝可能并不重要,关键是拍出来的照片好不好看,发出去的朋友圈能不能引起共鸣。
话说回来,要是让体育明星们来玩这个"秋天的第一杯"梗,不知道会是什么样的画风。篮球运动员可能会送运动饮料,足球明星估计会选择功能饮料,而健身达人八成会递上一杯蛋白粉。这么一想,倒也挺有意思的,不同圈子的人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关心,其实本质都是一样的。
本文只是休闲娱乐,不会及任何商业用途,假如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。
智慧优配-在线实盘配资炒股平台开户-股票配资在线-配资炒股入门知识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