暑期档很早就期待的一部。
国产动画,《哪吒 2》之后的种子选手,但口碑和票房都有点遗憾。
今天聊一聊——
聊斋 · 兰若寺
网飞有《爱死机》,追光这次拍了个《爱死鬼》——
五个聊斋故事组成的拼盘动画。
上映 5 天,票房五千多万,预计票房预估 2 亿多,是 6 年来追光动画最低的一部。
口碑上,都在夸特效,骂故事。
虽然以往追光也有现代神话的尝试。
比如赛博朋克风的小青、哪吒和杨戬。
强调女性力量、女性觉醒、女性互助的旷世"姬"情。
《聊斋 · 兰若寺》也一脉相承。
5 个出自蒲松龄《聊斋志异》的奇谈怪事,都在不同程度加入了现代化的处理。
不过,改编后的质量良莠不齐、一言难尽。
其中,Sir 认为最大的败笔,是 5 个篇章之外,以作者蒲松龄为视角的原创主线——《井下故事》。
四个字评价:画蛇添足。
讲的是清代书生蒲松龄夜宿兰若寺,被两只会讲话的癞蛤蟆和乌龟抓到了井下。
它们俩正在比赛讲故事,想让蒲松龄来当裁判,一决高下。
于是,他们仨就轮番编出了《崂山道士》《莲花公主》《聂小倩》《画皮》《鲁公女》。
很显然,追光这次还想复制《长安三万里》同样的路数。
用一个角色的视角,去贯穿、讲述整部电影的世界。
但《长安》中,主角高适的定位是一个天资平庸的旁观者、记录者、感受者。
由他亲临的视角,看千年前的诗酒江湖、盛唐兴衰,自然是悲戚而浪漫的。
蒲松龄就不一样了。
他是《聊斋》的作者,是创造了那个志怪世界的人。
而电影用他的主视角来讲述故事 ,却又没有让他对这些故事进行作者性的解读,或观察者的深入探讨。
全程只起到了"报幕"的作用,纯纯工具人。
在这条主线的最后,蒲松龄离开兰若寺。
沿途扫过的镜头里,出现了蜜蜂、金鱼、紫色花等元素,它们也曾出现在那 5 个故事里。
电影应该是想明示:
这些故事都是书生蒲松龄就地取材、现编的。
这段《井下故事》中,有一句台词倒是蛮讽刺。
直接点出了这部电影的问题所在——
可不都是故事不行
才整出各种花活儿嘛
创作者的自嘲?
不不不,他们只是想把魔改经典的锅,甩给原著作者蒲松龄而已。
关于那 5 个故事,似乎也没有衡量好市场的定位,连受众都没有统一。
前两个故事《崂山道士》和《莲花公主》过于低幼,是拍给小孩看的。
后三个《聂小倩》《画皮》《鲁公女》又过于惊悚、内涵,面向成年人。
△ 从上至下:《莲花公主》《鲁公女》《画皮》
而既要又要的结果,就是谁都讨不好。
那么,在这拧巴的 152 分钟里,哪些故事比较值得看呢?
首先,排除那个硬塞进来的《井下故事》。
Sir 认为最好的是《画皮》。
一改以往对画皮妖"红颜祸水"的审判,这次的改编重点,在于撕破婚姻虚伪的皮囊。
故事的主角,不是画皮妖,更不是王生。
而是王生的妻子陈氏。
在王生眼里,陈氏生性迟钝、软弱,只是个无趣的蠢女人。
但其实,陈氏的直觉敏锐过人。
早在画皮妖出现之前,她就已经在日常生活中,察觉到了丈夫对她的冷漠和嫌弃。
平日里王生对她说的最多一句话是:你不懂。
他常常挑剔饭菜,敲打陈氏的厨艺。
家里的铜镜旧了,陈氏想请工匠来磨一磨。
他说一句"扔掉换新的"就想打发了事,却忘了,这是他们成亲时的信物。
陈氏心如明镜。
丈夫说饭菜换口味,镜子换新的,言外之意,其实是想换一个新的妻子。
果不其然,王生被美色诱惑,金屋藏娇。
陈氏也第一时间从蛛丝马迹中,察觉到了丈夫的不对劲。
即便事后对方拼命解释,陈氏也不再对这段婚姻、这个人抱有期待。
后来,王生自食恶果,被女鬼缠身,掏去心脏。
陈氏虽对他心怀怨恨,但还是想方设法救他。
听说有位乞丐能给人起死回生,陈氏不惜忍受屈辱,吃下了对方身上搓下的泥团。
最后泥团变成了心脏,复活了丈夫。
王生醒来后,对她百般忏悔,而她只道了一句:
恶心。
恶心的不是那颗泥丸,或原著中的那一口浓痰。
而是丈夫正人君子皮囊下,那颗虚伪的心。
在这个故事里,女性不再是工具人,也不再是妖言惑众的狐狸精。
那位画皮女鬼,她原本对王生也无杀生之意。
甚至也不图真心或爱情,只求片瓦遮身,三餐温饱。
为此,她套上画皮,可以变成娇滴滴的美人,也可以变成老态龙钟的媪妪。
是王生不守承诺,辜负了她,这才被挖心报复。
但从始至终,画皮鬼都不曾对陈氏下手,当她被道士收服、灰飞烟灭时,陈氏的眼神中也充满了同情。
因为她们一样,都只是个无辜的女人。
她们都只不过,想求一个家而已。
可怕的,从来也不是画皮下的鬼怪,而是道貌岸然之下的人心。
电影中,同样以女性为主体的叙事,还有《鲁公女》《聂小倩》。
两个故事都以女角色命名,但深度和讽刺性,都远不及《画皮》。
原著中,这两篇都是已婚男子与女鬼的艳遇。
而电影却完全改成了"双洁"的爱情。
再加上生硬的三观教导。
先说《鲁公女》。
鲁公女,原意为鲁公家的女儿。
只有姓,没有名。
但电影补充了一个细节,鲁姑娘随身的荷包,上面写着一个"瑛"字。
鲁瑛,是她几百年来被隐去的姓名。
原著中,她是个因生前杀戮太多而无法投胎,一直在等待救赎的女鬼。
电影恰恰相反。
在与男主张于旦的初识中,鲁瑛才是那个见义勇为,救人的女侠。
也正是因为这份恩情,使张于旦对她一往情深。
于是,后来鲁瑛不幸去世,张于旦拼尽全力协助她投胎转世,渐渐地,人鬼之间互生情愫。
到这里的改编都还说得过去。
可后半段,鲁瑛英姿飒爽、独立敏锐的大女主人设突然崩了。
下黄泉之前,她和张于旦约定,16 年后以转世之身再续前缘,还说出了"强娶也要把我娶回来"这样的台词。
而到了转世 16 年后,面对年轻依旧的张于旦,她却不信这是她等了 16 年的前世恋人。
并固执地认为张于旦辜负了诺言,或已经老死。
然后,她竟为此上吊自杀了 ......
再然后,男主黄泉追妻 ......
套了一个"鬼故事"的外壳。
但演的,还是精神小伙小妹私奔的戏码——
阎王不同意这门亲事。
我就带她离开鬼门关,因为我们就是前世注定的缘分!
《聂小倩》更是离谱。
电影把故事背景设定在了民国乱世,这没啥问题。
宁采臣穿中山装、留板寸、戴眼镜,聂小倩穿旗袍、留短发,燕赤霞掏枪杀姥姥。
但这乱世的设定,也只是个背景板而已。
宁采臣是个救亡图存的志士,滞留兰若旅馆,遇到个现代独立女鬼聂小倩。
结果,他还没救上国,倒是先救了她,她又以身相许。
电影《倩女幽魂》里,与女鬼媾和是会损耗阳寿的。
虽然这是封建迷信,但它起码给爱情设置了阻隔。
而现在神话新编这变成了——
聂小倩亲了一下宁采臣,沾了人气,竟从鬼变成了人,两人就这么和和美美地过上了幸福的生活。
这是过家家吧。
如果"命"可以这样复制,那还珍贵吗?那还会有这么多孤魂野鬼吗?大家一起唱一首《处处吻》全都复活过来了。
别扭的革新,约等于"魔改"。
而剩下的两个故事——
在视效上确实好看、有创意,尤其是毛毡风格的《崂山道士》。
但可爱的毛毡画风,和这个讽刺人性好逸恶劳、投机取巧的故事一搭配,就显得有点不伦不类。
《莲花公主》则是把一个成人故事,改成了一个小男孩梦游仙境,遇到了蜜蜂国公主的冒险。
是可爱的,但也就只剩下可爱了。
今年一部《哪吒 2》就赚了 154 亿,票房登顶。
同样作为动画电影的厂牌,追光肯定是有野心的。
看得出来,他们想把《聊斋》做成一个"东方志怪宇宙",但还是那个问题——
太想做一个面向"全年龄"的爆款;太急迫于把经典叙事现代化;太追求三观正确。
既想用《莲花公主》的童真冒险吸引小孩受众,又试图以《画皮》的匕首刺醒成人。
最终,在讨好所有人的执念里。
幻想中"东方志怪宇宙",只能变成不咸不淡、不痛不痒的《爱,死亡,鬼扯》。
本文图片来自网络
编辑助理:明焉过春天
智慧优配-在线实盘配资炒股平台开户-股票配资在线-配资炒股入门知识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